欢迎光临本站

肿瘤

肿瘤治疗 第58页

  • 肿瘤标志物之CA50(糖类抗原50)

    肿瘤标志物之CA50(糖类抗原50)

    糖类抗原50(CA50)是在1983年大肠癌培养细胞株COLO205中发现的一种糖类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许多恶性肿瘤时明显增高。  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如66.6%的肺癌、88.2%的肝癌、68.9%的胃癌、88.5%的卵巢或子宫颈癌、94.4%胰或胆管癌,其他如直肠癌、膀脏癌等皆有70%以上是升高的。  参考值:<20 μg/L  临床意义  1、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肾癌、乳腺癌等血清CA50升高,是一个非特异性的广谱TM。  2、肺炎、肾炎、胰腺炎、结肠炎等某...

  • 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没有绝对相关性

    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没有绝对相关性

    目前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认识上存在两大错误。  错误一:肿瘤标志物异常=恶性肿瘤  大多肿瘤标志物缺乏特异性,许多良恶性病变均可导致其异常,因此其升高不一定都是肿瘤。  错误二:肿瘤标志物正常=无恶性肿瘤。  有些确诊为肿瘤患者其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这可能与其产生肿瘤标志物水平较低或基因不表达有关。  抗癌健康网温馨提示: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要正确分析,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更大。尽管临床上对高危人群体检中也能发现早期肿瘤患者,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在诊断中只有辅助诊断价值,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而肿瘤标志物...

  • 颅脑CT检查

    颅脑CT检查

    颅脑CT检查介绍:    颅脑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颅脑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颅脑CT检查正常值:    适用于:  1.颅内肿瘤  2.脑血管病:(1)脑出血(2)脑梗塞(3)蛛网膜下腔出血  3.颅脑损伤:(1)颅内血肿;(2)脑挫裂伤  4.颅内炎性病变:(1)脑脓肿(2)脑炎  5.脑寄生虫病  6.脑退行性病变  7.先天性畸形与新生儿疾病 颅脑CT检查临床意义:    1.在头部外伤时CT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新鲜出血敏感性高并能显示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等重要病变;CT也适宜诊...

  • 组织多肽抗原(TPA)

    组织多肽抗原(TPA)

    组织多肽抗原(TPA)介绍:  组织多肽抗原(TPA)的分子量17,000~43,000由B1B2和C三个亚基组成其活性主要在B1TPA主要存在于胎盘和大部分肿瘤组织中各种恶性肿瘤(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细胞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睾丸肿瘤等)患者血清TPA的检出率(以>130U/L血清为阳性)可从20%至90%有人认为高达80%~100%它的存在与肿瘤发生部位组织类型均无相关性  组织多肽抗原(TPA)正常值:  血清:<120U/L(酶联免疫法)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组织多肽...

  • 男性肾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男性肾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发表在2008年9月2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高体重指数(BMI)和是与男性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马里兰州Bethesda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 Wong-Ho Chow谈到“以前的研究已显示肥胖和可增加罹患肾癌的危险性”,而他们这项研究的优势在于他们实际测量了高血压及高体重,从而能够以更为精确的手段观察两者与肾癌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Chow博士称,他们首先测量了研究对象体重和血压的基础值,并且对其肾癌发生...

  • 不良饮食习惯可致癌

    不良饮食习惯可致癌

     现在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很多年轻人在对待吃饭问题上通常是一笔带过。由于工作的繁忙,很多人都是早餐和午餐随便应付,晚上下班之后就相对的有了大把的时间,把晚餐错的相当的丰盛。更有甚者,为了犒劳自己一天都在受委屈的肠胃,夜间大摆一场,喝点小酒、吃点烧烤,美美地来一顿夜宵。殊不知,这种“早上和中午吃不好,晚上补回来”的饮食习惯却为胃肠道肿瘤埋下了安全隐患。  中医讲脾主运化,也就是西医上说的消化吸收。人体脾最脆弱的时间是19~23时,建议晚饭一小时后吃一个水果,甘味可以健脾。所以在这段时间吃饭,或者晚饭吃太多、太好...

  • 化验检查对癌症的重要性

    化验检查对癌症的重要性

    早在本世纪初,医学家就提出肿瘤细胞具有抗原性,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肿瘤组织中存在这种抗原物质!如果在病人血清中找到这种抗原物质,早期诊断癌症使可迎刃而解。但是,由于目前测定方法的限制,还不能检测到肿瘤的特异性抗原,而只能找到肿瘤的相关抗原。所谓相关抗原,就是没有严格的肿瘤特异性的抗原。查到这类抗原,只能揭示病人体内存在肿瘤,但并不能确切证明得的是哪种肿瘤。尽管如此,化验检查对病人术前或术后情况的动态观察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AFP):这是一种蛋白质,存在...

  • EB病毒抗体(EBV-Ab)

    EB病毒抗体(EBV-Ab)

    EB病毒抗体(EBV-Ab)介绍  EB病毒是196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幼儿和青少年容易感染。  EB病毒(E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鼻咽癌又是我国南方多发癌瘤之一。  EB病毒抗体(EBV-Ab)正常值  嗜异性凝集试验:〈1:7(或阴性)抗-EBV.IgG:阴性抗-EBV.IgM:阴性  EB病毒抗体(EBV-Ab)临床意义  (1)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EBV。IgM呈现阳性反应,病人血中出现的嗜异情抗体3-4周达高峰,滴度超过1:224可以确诊。  (...

  • 原发性肝癌的检查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检查诊断

    原发性肝癌  【病史采集】  原发性肝癌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症状,部分症状常为慢性肝病所致,在中晚期始出现典型表现。在我国,肝癌患者大多数伴有HBV阳性和肝硬化的存在。因此,在病史方面应重视早期发现。  1.了解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无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伴甲胎蛋白的升高。  2.普查时有无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影像学的异常。  3.近期有无上腹胀、疼痛(肝区)、上腹肿块、食欲减退、乏力、体重下降、消瘦、发热、腹泻、黄疸等表现。  【物理检查】  腹壁静脉有无曲张,上腹部有无隆起。  肝脏有无肿大及肿块,肿块大小,表面...

  • MRI诊断

    MRI诊断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核医学领域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报道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80年代核磁共振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为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故现将此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技术,且它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同于已有的...